福建军事教师培训平台

QQ群:187757449

福建军事教师培训平台
国防教育学
——《孙子兵法》鉴赏
——国家级精品课程
《孙子兵法》精品课程

《孙子兵法-势篇》说:““凡战者,以正合,以奇胜。故善出奇者,无穷如天地,不竭如江河。”意谓通常作战一般都是以正兵当敌,用奇兵取胜。所以,善于出奇制胜的人,其战法变化如同天地那样不可穷尽,像江河那样不会枯竭。

“正”指用兵的常法,“奇“指用兵的变法,分别反映战争指导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。不懂得常法用兵,就不可能做到出奇制胜。善于用兵扣仗的将领,不拘常法,能根据客观需要用正、用奇,能在战争这个大舞台上导演出一幕幕有声有色、威武雄壮的活剧来。

《孙子兵法•九地篇》说:“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”意谓把士卒置于危险境地才能转危为安,得以保存自己;把士卒投八死亡之地才能起死回生,求得生机。

战争是一个充满着不确定圆素、险象横生的领域,当部队陷八危境时,思想保守、意志薄弱的指挥员,要么悲观失望、坐以待毙,要么作无济大局的死打硬拼。而理智、坚强的指挥员,决不放弃任何一线希望,冷静处置,找出成败关毽,寻求起死回生的措施,创造转败为胜的奇观。

《孙子兵法-谋攻篇》说:“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;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”意谓百战百胜并不算作好中最好的,不经过交战就能使敌人屈服才是好中最好的。不战,不是放弃武力征服、反对战争,而是指不与敌人直接交战而使敌人屈服。

顺应春秋时期大国争霸、战争频繁、弱肉强食的历史要求,用来解决诸侯国之间的争端提出来的,以达到安国、全军的目的。历史发展到今天,这谋略思想却被一些军事大国用作“威慑战略”的理论根据。这就不得不使战略家们更加重视安国、全军之道,寻求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的理想途径。

《孙子兵法•行军篇》说:“兵非多益,惟无武进,足以并力、料敌,取人而已。”意谓兵不在于越多越好,只要不是恃武冒进,并能集中兵力、料明敌情,取得士卒们的支持,就能足以战胜敌人。

“兵非多益”反映了孙武重质量建军的思想。在他看来,军队的强弱是由其政冶素质、将帅才能、武器装备、训练水平、组织编制、军法军纪多种因素决定的,不能单凭军队的数量。后来,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兵贵精、不贵多和质量建军的思想。

《孙子兵法•虚实篇》说:“我欲战,敌虽高垒深沟,不得不与我战者,攻其所必救也。”意谓我军要想交战,敌人虽然高垒深沟,也不得不出来与我交锋,是因为我们进攻了敌人必须救援的地方。

“攻其必救”是进攻作战的一条重要原则,为历代兵家所重。所谓“必救”,一般来说是敌人最空虚、最薄弱之处,也是敌人最要害、最敏感的地方及我之最容易成功的部位,选择这样的目标作为进攻的突破口,才能动摇其全局,迫使敌人改变原来的战略部署,将其置于被动挨打的地方。

《孙子兵法•计篇》说:“能而示之不能 .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,此兵家之胜,不可先传也。”意谓能打可以装着不能打… 要在敌人毫无戒备的情况下突施攻击,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情况下采取果断行动,给敌人个措手不及。这些都是兵家制胜的奥妙所在,是不能先泄露、先规定好的。

攻其不备,出其不意,是在敌人没有预料,缺乏准备的情况下打击敌人,为进攻作战的谋略。此谋略多出于常规、常法之外,如果行动全在敌人意料之中,那就不可能出其不意。只有在战术上能创新的才能成为创造奇迹的英雄。

《孙子兵法•虚实篇》说:“我不欲战,画地而守之,敌不得与我战者,乘其所之也。”意谓我方不想与敌交战,尽管只是画地而守,敌人也无法与我交锋,是因为我们迫使敌人改变了攻击方向。乘,背离、不顺、改变之意。

“乘其所之”,通常情况下是在“我不欲战”的劣势地位时的种谋略。其目的在于通过“示形”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开,以稳固自己的防御态势,伺机歼敌;或者采取迷惑、欺骗的手段调动敌人,使其不得不改变用兵方向。

《孙子兵法-虚实篇》说:“兵无成势,无恒形。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渭之神。”意谓用兵打仗没有固定不变的态势,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打法。能够根据敌情变化采取不同战法获胜,就叫做用兵如神。

善于用兵打仗的将帅,能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和特定的环境中,冷静地观察形势,因势利导,因机制变、择利行权,就能在战争这个大舞台上导演出有声有色、威武雄壮的活剧来。

Copyright: Chen Runhua.
Powered By: Daisy.
ICP证: 京ICP备13043863号-2